918.COM(中国)娱乐集团官网918.COM

集团介绍 管理团队 企业文化 社会责任
集团动态 市场资讯
市场资讯

市场资讯

首页 > 市场资讯
马云131亿卖掉大润发,下一个该轮到谁了
发布时间:2025-01-04

01

131亿,大润发卖了

2025年的第一场“大甩卖”,来了!

磋商长达1年多,阿里巴巴出售“大润发”的靴子终于在新年第一天落地。

1月1日晚间,阿里巴巴在港交所发布公告,称以最高131亿港元出售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73.66%全部股权。

自9月27日高鑫零售发布涉及股权并购公告至今,阿里最终完成大润发的整体出售。该笔交易的买方为德弘资本。

交易完成后,德弘资本将取代阿里,成为大润发的绝对控股股东。

而德弘资本背后的大佬也不简单。

董事长刘海峰毕业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,在业内有“私募教父”之称,同时是演员陈好的丈夫。

刘海峰及其团队曾负责蒙牛乳业、中国平安保险、青岛海尔、圣农发展等多个投资项目。

这种级别的大佬,投资理念一般很简单。

第一,选对好的行业和企业,专业度和独立判断力非常重要。

第二,能创造和保持长期稳定跨周期的优异回报。具备长期可持续性的企业内在价值增长、优秀的管理团队及合理的估值。

高鑫零售是不是好的企业?很难说,但所在的行业还不错,线下已经成熟,商业模式也简单,最关键的是有一个合理的估值——

也就是足够便宜。

阿里这场买卖真的是亏了老本。

2017年,马云率领的阿里巴巴高调入股高鑫零售,用224亿港元购买了其36.16%的股份。

2020年,阿里巴巴加投279.57亿港元,将所持股权增加至72%。

至此,阿里巴巴对高鑫零售的总投资为503.57亿港元。

也就是说,经历了多年的投资之后,阿里巴巴在大润发上亏了373亿港元。

同时,根据公司最新财报高鑫零售的2024财年收入达725.67亿元人民币。

131亿港元,卖掉当年500多亿港元买回来、现在年收入达700多亿人民币的公司,怎么看这笔买卖都很亏。

也许“对钱不感兴趣”的马云,不在乎这点得失?

02

蔡崇信“变卖”阿里?

2015年,自觉深谋远虑的京东创始人刘强东,想到了一个京东有机会比肩全球零售巨头的“方法论”。他突然间意识到:

“单靠线上,远远不够,线上与线下融合才是康庄大道。”

马云更狠,他直接把传统零售逼到墙角,提出了日后令他束手无策的“五新”——

新零售、新金融、新制造、新技术、新能源。

随后才有了阿里入主高鑫零售,拿下大润发。

还有阿里倾力扶持的“亲儿子”盒马。

不过时间到了2024,一切都发生变化。

一场欢呼零售业未来的变局就已经打响,先是京东“亏钱”退出永辉超市。

素有“10元店”之称的名创优品,用63亿元接盘,永辉超市大股东,易主。这笔交易引发了业内轰动,它释放了一个信号——

头部电商平台,正在开始放弃线下布局。

然而阿里的“放弃”只怕会比京东更彻底。

2023年6月,阿里巴巴控股集团董事会主席兼CEO张勇宣布卸任,蔡崇信临危受命。这之中不免有马云的刻意安排,阿里现在急需一个CFO(首席财务官)出身的CEO。

当年,年薪500万的蔡崇信在阿里创业初期找到了只能给他开500块工资的马云说:

“你要成立公司,要融资,我懂财务和法律,我可以加入公司帮你做。”

就这样,这位耶鲁法学院的高材生,风投界的精英,脱下名牌西装,挽起袖子,加入了这个草根创业团队,成为阿里最早的CFO,帮助阿里建立了一套现代财务体系。

他深谙财务之道,精通现金流,投资回报率和利润率,并更为了解时间的成本和价值,成功做到业财融合。

尤其是在经营环境不那么舒服的今天,专注于“开源节流”、专注于报表账面数字的“会计思维”尤其实用。

2024年4月,重回大众视野的马云力挺蔡崇信,在阿里巴巴公司内网发表了一个题为《致改革 致创新》的帖子,在这个帖子中,他高度肯定了蔡崇信和吴泳铭组成的新管理层的变革勇气,称阿里巴巴已重回健康成长轨道。

这个健康轨道是什么意思呢?

就是说蔡崇信修正了张勇时代受困于阿里巴巴集团庞大组织体系,而导致阿里巴巴在战略上失去主次的弊端。

蔡崇信则化繁为简,其没有因为组织而影响战略,而是跳出固有庞大组织体系的束缚,回归决定阿里生死的根本,做出了回归电商主业,回归淘宝的正确战略选择,并由战略来决定组织。

这条过冬策略十分明确,就是聚焦聚焦再聚焦。再说得简单点:

不是核心业务的全都给卖了!

阿里巴巴开始出售大量非核心业务资产。例如清仓B站、陌陌,减持小鹏汽车、网易云音乐等。

去年2月,蔡崇信在财报会上透露,在2024财年至今的九个月内,阿里已退出17亿美元的非核心资产,速度不错。

11月,杭州灏月(阿里系公司)宣布清仓其所持丽人丽妆的全部股份,套现6.5亿元人民币。

12月,将银泰百货的全部股权出售给由雅戈尔集团、银泰管理层组成的买方财团,套现约74亿元人民币。

如今,又出售高鑫零售的全部股权,套现约123亿元人民币。

下一个,不知道是谁,但阿里系肯定人人自危了。

03

阿里的未来到底要做什么?

阿里干的最成功的两件事,一个是电商(淘宝天猫),另一个是金融(蚂蚁金服),其他的都不太出彩。

我们过去都误会了互联网平台公司,他们的商业成就让大家都戴上滤镜,以为他们的科技含量高,模式新,就是牛,做什么都能成。

实际上,这些平台公司本质上是什么?

是广告公司!

百度靠搜索广告,阿里靠店家推广佣金,腾讯微信也是靠广告,抖音快手也靠流量带货,知乎微博也都是这样的盈利模式,离开了广告就无法盈利。

就连网络电视剧,很大一部分收入也来自于中间穿插的广告,很多小程序的免费游戏之间,也是互相推别的游戏的广告。

就算是美团、滴滴、Airbnb这样的软件,本质也不生产内容,而是把别人生产的内容给广告出去。没有美团饿了么,你根本就不知道这家店的存在,现在你可以搜到并点单了,其本质还是广告。

一旦离开这个舒适区,很难成事。

实体超市现在稍微有点泾渭分明的意思,一边是胖东来、山姆,另一边是大润发、永辉、联华.......

如果一定要说差异,你会明显感觉到前者的“网络热度”更高,业绩表现更好。

2023年,山姆在中国有48家门店,‌‌创造843亿销售额,平均每家门店16.7亿元,部分热门店面年收入甚至超过30亿元。2024年,山姆会员店极有可能拿下千亿营收规模。

而胖东来的成绩更为亮眼,2024年胖东来商贸集团销售额达169.64亿元,相比2023年46亿元的销售额,暴涨近4倍!

反观传统连锁超市,则是一片哀鸿遍野。

2024年前三季度,永辉超市仍处于亏损,其中,营业收入同比下降12.14%至545.49亿元,归母净利润则为-7786.57万元。

截至2024年9月30日止九个月,联华超市营业总收入约为169.91亿元,营业成本约为138.31亿元,净亏损约为2.71亿元。

大润发很有意思,截至9月30日,营收347.08亿元人民币,税后溢利1.86亿元,同比增加5.64亿元,实现扭亏为盈。

这个当时还有人觉得起死回生了,现在来看不知道是不是开源节流后能顺利的把大润发卖出去。

颇有永辉找胖东来爆改之后,立马卖身给名创优品叶国富的操作有异曲同工之妙。

哪怕是阿里旗下一直发展得不错的盒马也是负面消息不断,前脚被曝大批清货闭店、后脚又被扒出裁员降薪。

这说明阿里压根就没有做线下门店的天赋。

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侧重点,强行嫁接土皇帝只能爽一时不能爽一世。

阿里电商做成功之后,收购其他的行业稳固自己的基石,这是任何一个高增长企业都必须做的,这是有远见的“道”,值得称赞。

但是阿里的收购操作,更多的不像是长效投资操作,也不太像是要夯实自己的基石,更像是金融操作,收购,然后核心资产一顿左右腾挪变现,利益到手了,壳子再包装包装卖掉。

而且线下店的逻辑和互联网平台的商业模式是不一样的,强行转嫁只会让门店原本的优势也没了。

所以,蔡崇信的思维是正确的,既然做不好那就不要做了,该丢的丢,该扔的扔,及时出清“负资产”,回笼现金流之后轻装再出发。

此时,估计同样“非核心业务”的盒马已经在角落里瑟瑟发抖了。

那么一个蔡崇信治下的阿里,要干的是什么呢?说白了是回归两大核心业务:

电商和云计算。

确定了“用户为先,AI驱动”的发展战略——这意味着从经营宗旨到产品理念,都以“用户”为第一优先级,而“AI驱动”则关乎未来,未来十年,没有哪个行业能免于AI带来的颠覆。因此,面向未来阿里巴巴将继续投资于两大领域:一是加速核心业务增长,二是保持基础技术的领先和包括AI在内的创新。

目前,阿里在AI大模型创业企业身上已投资超过135亿元。在AI这场不能输的战役上,阿里依旧重金闯入。

一个企业从行业标杆到死亡,半年到一年就足够了,在互联网行业这个速度可能会更快。

留给阿里的时间不多了。

更多新闻资讯,请关注中劢集团新闻频道~

918.COM